第四百三十章:燕王千岁千岁千千岁!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顶点小说网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四百三十章:燕王千岁千岁千千岁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三十章:燕王千岁千岁千千岁!

  “陛下南巡前,要率先北巡!”

  “燕王这么长时间都不回来,陛下北巡肯定是去安抚燕王。”

  “换俺是燕王,俺也心寒,人家燕王统帅自己的私兵,为朝廷征战,可瞧瞧这段时间,金陵城内对燕王的喊打喊杀声。”

  “还有那些读书人,高喊什么‘大明不欢迎燕藩,燕藩滚出大明’,实在是太可恨了!”

  “你们说,经此事之后,燕王还会回咱们大明吗?”

  ……

  百姓听闻朱元璋北巡的消息后,纷纷表示支持。

  在议论中。

  此番之后,朱棣是否还会回大明。

  大明有事,朱棣是否还会帮忙。

  逐渐成为民间热议的主流。

  ……

  百官听闻民间议论,私下里,则表现出冷嘲热讽和担忧。

  什么‘不回来最好!’、‘北元已灭,大明再无后顾之忧,大明地大物博,需要他燕王帮忙?’、‘他燕王将来千万不要厚颜无耻,有求于大明!’芸芸。

  嘲讽之余。

  百官也忐忑不安。

  因为朱元璋下旨。

  此番北巡,朝中百官都要跟随。

  许许多多官员,现在恨不得躲着朱棣,生怕凑到朱棣面前,被朱棣一刀砍了。

  哪敢主动往朱棣面前凑。

  可朱元璋的命令,又让众人不敢违背。

  ……

  局势虽然平缓。

  民间的议论却更加热闹。

  朱府反而格外平静,朝廷禁军已经撤走。

  八叔等人也准备回村了。

  七八月份,正是农忙时节。

  徐妙云带着金豆子,亲自送八叔等人回村。

  临行前,徐妙云叮嘱道:“八叔,回去后,乡亲们也不要着急,一边秋收,一边慢慢收拾,等冬季来临时,你们处理的差不多,给我们捎个信,四郎会派咱们燕藩海军战船回金陵接你们……”

  短期间内。

  即便他们走了。

  那些仇视他们的人,肯定也不敢难为乡亲们。

  三百六十八颗血淋淋的脑袋。

  整个布政使衙门被血洗的教训,还会时时刻刻提醒那些人。

  八叔等人乐呵呵笑道:“好,天气热,大丫快带着咱们小金豆子回去吧……”

  ……

  数日后。

  朱府府门外。

  徐妙音抱着小金豆子,和乌云琪格等人站在马车旁,看着徐妙云。

  徐妙云亲自锁上府门,往后倒退几步,抬头看着悬于府门上的牌匾……

  徐达陪着站在旁侧,看到这一幕,眼睛不由酸涩,大丫头这回离开,就再也难见一面了。

  亲情的角度,他自然不希望大丫头他们走了。

  可从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,他十分支持四郎他们离开大明。

  之前去福建观摩,顺便出海,见识了东番的欣欣向荣。

  目睹了四海的辽阔。

  外面的天地很大。

  凭着四郎和大丫头的能力,彻底离开大明,不受大明羁绊,那才是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!

  或许往后,虽然见不到四郎、大丫、雍鸣、祈婳、金豆子。

  但在大明内。

  或许可以听到他们一家四口,在海外做出的一桩桩、一件件震惊天下的壮举。

  用事实告诉大明境内的所有人。

  大明和四郎之间,彼此失去彼此,到底是谁损失更大!

  “阿爹。”

  徐达的思绪被打断,看去……

  徐妙云转身,含笑把钥匙递给徐达,“请阿爹帮我和四郎,把朱府的钥匙,交给父皇吧。”

  徐达低头,看着徐妙云手中的钥匙。

  交出朱府的钥匙。

  其实就是隐晦表明,将来不会回大明了。

  即便回来,也好似那些异国使节团。

  住在朝廷招待使节的会同馆。

  藩王们在京中都有自己的王府,其实就是办事处。

  四郎他们放弃这座朱府,就意味着彻底切割。

  向整个大明表明,从今往后,他们一家和大明储君继承没有任何关系!

  这丫头。

  过去几年,看着四郎在大明做事,处处被掣肘,受委屈,恐怕早想这么干了吧?

  此番,四郎走的将再无牵挂不舍。

  徐达收敛思绪,笑着接过钥匙:“好,这件事,阿爹帮伱们办。”

  徐妙云笑笑。

  众人上了马车,前往洪武门外皇城广场,和朱元璋等人汇合。

  ……

  浩浩荡荡的车队出城时。

  祈婳、雍鸣一左一右,陪徐妙云坐在马车内。

  或许是又过去将近两年,年龄大了。

  又或许此番经历,成长了许多。

  虽然外面站满了百姓,可小祈婳乖巧坐在徐妙云身边,并未像洪武十六年,回京时,好奇的撩起帘子,看外面热闹的景象。

  ……

  街面两侧,围观的百姓看着一架架马车从面前经过,寻找着什么,小声议论着。

  “哪辆是燕王妃的马车?”

  “不清楚,也不知,燕王妃北上后,会不会再折返金陵,将来会不会再回咱们大明?”

  “王妃,燕王还会不会回咱们大明?”

  ……

  小声议论,渐渐变成呼喊询问。

  马车内。

  小祈婳抬头,看着徐妙云,“娘亲,是不是往后咱们就再也不能回大明,看望皇祖父、皇祖母、外公、小姨他们了?”

  徐妙云笑着揉了揉小祈婳发顶,“你和阿哥想外公、皇祖父、皇祖母当然可以回来了,你大哥和采绿师姐成婚时,你们还要代替阿爹和娘亲,以出访的方式回来……”

  “娘亲,大哥和采绿师姐成婚,你和阿爹都不能回来吗?”小祈婳大眼睛紧盯徐妙云。

  徐妙云一时语塞……

  能吗?

  五六年后的事情,她无法预测。

  她和四郎亲自抚养教导雄英数年,采绿更是他们亲自教导出来的学生。

  他们成婚。

  她和四郎肯定想回来见证。

  可五六年后,时局如何发展,谁又能预测呢。

  “娘亲……”

  “娘亲,大哥和师姐成婚,你和阿爹要给大哥和师姐送出一份什么大礼?”小祈婳刚开口追问,雍鸣心思更加细腻,懂得更多,笑着转移话题。

  果然,小祈婳成功被转移话题,“娘亲,咱们要给大哥送一份什么样的贺礼?大哥到时候,肯定是太孙了,这份贺礼,必须又大又震惊……”

  小丫头,伸着两只小胳膊,夸张比划着。

  ……

  前面马车车窗。

  朱允炆缩回头,脸有些不好看,凭什么所有百姓,都在大喊询问,四叔他们一家是不是要彻底离开大明。

  好像大明没四叔就不行了!

  大明现在当家做主的是皇祖父。

  未来是他父亲!

  和四叔没关系!

  “娘,朱祈婳他们是不是要走了,这回走了,朱祈婳是不是就不回来了?”

  话中,朱允炆眼中忐忑一闪而逝。

  其实,他也不想北上。

  担心朱祈婳见了四叔告状。

  当日,父亲重伤昏迷的消息传来,他把朱祈婳的金刚经给撕了。

  奇怪了,朱祈婳那个疯丫头,竟然没去找皇祖父告状。

  其他皇叔、皇姑也都没有声张此事。

  他竟然蒙混过关了。

  可万一北上见到四叔,朱祈婳告状怎么办?

  ……

  吕氏略微沉吟,笑道:“你四叔、四婶儿大概率不会回大明了,但你们孩子之间,肯定还会在大明和燕藩之间往来的,比如,祈婳、雍鸣代表你四叔四婶儿回来访问咱们大明,你大哥和你,代表大明访问燕藩……”

  依着此番朱老四制造西安血案的手段。

  以及外面的议论。

  朱老四和徐大丫回来的可能性很小了。

  不过,她认为,两家之间还会走动的。

  只是,往后是小辈们代替长辈走动了。

  毕竟,将来燕藩和大明是两架马车,两个势力、两个朝廷!

  朱允炆听闻祈婳还会回来,顿时有些不高兴。

  他瞧见皇祖父,所有人都喜欢朱祈婳,就难受。

  不过这段时间他很高兴。

  这段时间,除了皇祖父、皇祖母、母妃太子妃等少数人,对朱祈婳、朱雍鸣一如既往喜爱。

  其他人,都躲着朱祈婳、朱雍鸣。

  等父亲做了皇帝。

  他就是皇子了!

  到时候,朱祈婳回朝,就是小邦郡主,他就能稳稳压朱祈婳一头了!

  “娘,等我长大了,我要代表父亲,出访燕藩!”

  ……

  杨妃马车内。

  杨妃放下帘子,脸上尴尬一闪而逝,转头看着朱权,“权儿,等北上见了你四哥后,你要好好和你四哥亲近亲近……”

  她也没想到,事态竟然发展到如今的局面。

  陛下都要亲自北巡安抚老四。

  而百姓更是担心老四彻底离开大明。

  当初听闻太子重伤昏迷,朝中第一时间把矛头对准老四时,她都以为,朱老四一家这回在劫难逃。

  她为了自己,为了自己儿子,当然不敢让权儿和祈婳、雍鸣走的太近了。

  哪曾想……

  现在朱老四这个大明朱家二代子弟中,眼看着要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。

  朱家的兄弟们,谁能靠上,将来都好处多多。

  远的不说了。

  近的,权儿若是就藩,藩王卫训练,需要来福铳以及训练顾问团,听老十三他们的母妃说,老十三他们已经和朱老四说好了。

  朱老四会给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帮助!

  她一个妇道人家。

  都知道,这一战,陆军第一镇表现出的战斗力多么厉害!

  朱权闷闷不乐把头扭到一边,小声嘀咕:“那天,娘你见了雍鸣,连个招呼都不打,我见了四哥,也没脸亲近四哥,”

  ……

  众人心思各异,在百姓关注、议论中,浩浩荡荡出城。

  朱元璋御驾刚刚出城门。

  纪纲便从城内骑马追出来,在众人好奇关注中,来到御驾旁,低语:“陛下,福建锦衣卫八百里加急传来消息,十天前,布政使叶茂离开福建,去了东番,一天后,东番方面就以燕王的名义,向福建海商下发命令,征用海商所有战船,据悉,东番海军也全部出动,大小海船,总计六百余艘,正在浩浩荡荡北上途中……”

  御驾内。

  朱元璋、马秀英相互对视。

  均都明白,东番海军这个动作意味着什么。

  肯定是大明境内,对老四喊打喊杀的声音,传到了福建,叶茂把消息送去东番了。

  朱元璋心情很不舒服。

  倒不是恼火东番海军的行为。

  而是恼火大明上层的行为,对大明和老四燕藩关系造成的伤害。

  从今往后,他无脸再让老四帮大明了。

  标儿一朝,想让老四帮忙,恐怕也得付出巨大代价!

  或许只有等到了雄英时,这种情况才会有所缓和。

  “通知沿海锦衣卫,想办法联系俞靖,让他率领船队去河北,把咱北巡的消息告诉俞靖……”

  “是!”

  纪纲领命声刚传入。

  “等等!”朱元璋补充道:“去找燕王妃要一道手令。”

  俞靖虽然是大明出身将领。

  还是俞家人。

  可他也不敢保证,现在还能命令的了俞靖。

  显然,此番大明内部的喊打喊杀声,真的激怒了东番这群人。

  纪纲微微愣怔。

  领命后来到徐妙云马车旁,说明来意后。

  徐妙云撩起帘子,摘下雍鸣腰间玉佩,递给纪纲,“把这块玉佩交给俞靖,不用手令,俞靖见到这块玉佩,就知道该怎么做。”

  这块玉佩雍鸣一直随身携带。

  俞靖为了大海军发展,经常带着雍鸣出海。

  认识雍鸣这块玉佩。

  纪纲深深看了眼雍鸣,“遵命!”

  恭敬接过玉佩后离开。

  这一折腾。

  消息很快传来。

  “太放肆了!朱四……燕王不过是受了一点委屈,他燕藩所有海军战船就齐出,太放肆了!”

  “往后,咱们大明作为宗主国,是不是稍微让他们燕藩不如意,他们就要开战!”

  ……

  百官愤怒议论中,能听出一股浓浓忌惮。

  ……

  朱元璋在北上。

  朱棣则继续,先斩后奏,在阴山以南,给诸部划分草场。

  在朱标醒来的消息传来。

  金陵局势稳定后。

  确定徐妙云母子无恙。

  朱棣就完全投入到示范区规划建设中。

  甚至,以最快速度,起草了一份草原乡土村社提纲。

  并且,找了十几个三四百人不等的小部落,开始按照这份适应游牧民族的乡土村社提纲,搭建粗浅的框架。

  通过牧民的切身感受,迅速完善、调整这份提纲。

  他做这件事,倒不完全是为了长城以北、阴山以南这片示范区。

  同样在为东番总结经验。

  东番接下来要征讨吕宋、三佛齐等国。

  虽然这些地方是农耕社会。

  但这些地方的百姓和草原百姓也有相同之处。

  首先,都是异域之民,他需要拥有和异域之民打交道的经验。

  其次,文明程度都不高。

  ……

  这些经验对于燕藩这样一个,要在海外异域开疆辟土的势力来说,十分重要。

  充实的一天,随着天黑后,所有人都闲下来。

  篝火晚膳后。

  朱棣和朱樉,在月光下,任由草原夜晚,清凉的柔风拂面而过,踩着郁郁葱葱,柔软的草地漫步。

  “二哥,这几天有什么感悟?”朱棣打破寂静。

  朱樉没好气笑着,瞪了眼朱棣,“累!”

  这几天,他们兄弟,被老四指使着,参与草原乡土村社搭建。

  别提多累了。

  大大小小的麻烦问题一大堆,比这回北征都累人。

  朱棣笑笑,“你要是做了皇帝,想要做个好皇帝,会比这还累……”

  来了!

  朱樉暗道一句。

  他就知道,老四拉着他单独出来,肯定又要聊这件事。

  如果换个人,哪怕是大哥,他都不会听。

  可老四,他愿意听。

  “老四,你觉得,大哥当了皇帝,你燕藩和大明之间真的能融洽?”朱樉紧盯朱棣,“我对此,十分悲观!”

  以前他还不觉得。

  可此番北征中。

  大哥的一些举动。

  以及大哥昏迷后,中原上层对老四喊打喊杀声。

  相互结合,不难推测。

  将来老四即便远避海外,燕藩和大明之间也不可能融洽。

  而且,燕藩若是发展太好的话。

  大明这边,极有可能得红眼病!

  保管,会有很多人,露出各种各样无耻的嘴脸。

  朱棣出神……

  朱樉笑道:“你自己对未来,与大明融洽相处也没自信!”

  朱棣思绪被打断,回神,笑笑,“没什么,咱们上下牙还会咬舌头,更何况两个势力,两个国家呢,斗争和交流可以同时存在嘛。”

  他对未来从不缺信心。

  “二哥,放手吧,你斗不过大哥。”朱棣郑重看着朱樉。

  大哥本身能力不俗,战略定力很稳!

  而且,大哥的优势太雄厚了。

  说实话。

  即便是他现在,若是留在大明争储,也未必能斗得过大哥!

  他有东番这个基业,可大哥对新政一直没有旗帜鲜明支持,尤其是雇工身股制,大哥明确反对推及天下,给了许许多多大明精英层希望,都期盼大哥登基后,能促成大明新政改弦更张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ingdian5.cc。顶点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ingdian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