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九十一章:父子兄弟携手,日月山河永在!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顶点小说网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三百九十一章:父子兄弟携手,日月山河永在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九十一章:父子兄弟携手,日月山河永在!

  两种型号的弹丸,以及火药需求量十分大!

  火药、弹丸如果跟不上,新军的战斗力至少缩减一半!

  当即亲自插手,调整匠作监生产重点。

  同时,担心匠作监为了进度,不顾质量问题,把东旭这个东番兵备官亲自派到匠作监盯着。

  ……

  这一日。

  夏原吉匆匆来到朱棣在府中,办公的官房。

  见面后,就气喘吁吁把一个小袋子,放到朱棣面前,“师傅,有人在粮食上做了手脚!”

  朱棣把茶杯推到夏原吉面前。

  “先喝口水。”

  话中,解开小布袋子,抓了一小把米放到手心。

  米粒上,有一些灰绿色的斑点。

  捏了几颗,放入口中,慢慢咀嚼。

  呸!

  下一秒,朱棣就猛地吐出来,脸已经变冷,摊手指着掌心的米粒,“有没有搞清楚,这是怎么回事?”

  陈米也就算了。

  将士们没那么多讲究。

  可这些米,咀嚼已经发苦了!

  冒着生死,盯着塞外的寒风,进入塞外征战,流血流泪,如果将士们只能吃到这种发苦的米。

  别说引发疾病了。

  就是士气,都会受到影响。

  “这种米多吗?”

  夏原吉摇头,“不是特别多,只有一部分,和好米掺和在一起,我们抽查都差点忽略,根据我们走访,这样掺杂的米,大约占所有军粮的三成……”

  朱棣脸都黑了。

  或许坏掉的米不算太多。

  可掺杂的三成军粮,肯定不能往北平送了。

  朝廷必须尽快筹集补全三成军粮。

  “管库的负责人已经被我们控制,恐惧之下,全都交代了,是户部、兵部负责筹备军粮的部分官员,联合大都督下面部分官员,用朝廷筹备的军粮,以一斤好米,换三斤陈米的方式……”

  朱棣明白了。

  他刚才尝过的这种陈米,别说拿来让人吃。

  就是喂牲口,都容易喂出病。

  可以说,这部分米根本卖不出任何价格。

  一斤好米,换三斤牲口都不能吃的坏米。

  坏米让将士们吃。

  好米拿到市面售卖。

  上上下下这群人,都能收获不少!

  朱棣深吸一口气,从袖口取出御赐金牌,递给夏原吉,“把这块令牌交给谭渊,让他派兵,拿着这块令牌,按照你们审问出来的涉事名单,一个不留缉拿,其家人,陆军第一镇派兵严格看管!”

  “是!”

  ……

  一个时辰后。

  金陵城武定门。

  “把总,快看!”

  一名值守将士惊呼一声,指着远处。

  谭渊、张武骑马而来,身后第一标将士荷枪实弹,发出嗒嗒嗒步点声,小跑着抵近金陵城。

  当值把总脸色变了变,忙迎上去,“谭统制,你们这事?”

  谭渊一手高举御赐金牌。

  把总看到后,带着值守将士纷纷跪下。

  这可是陛下赐给燕王的御赐金牌!

  见御赐金牌,如朕亲临!

  谭渊冷冷道:“奉北征督办入城执行任务,至于什么任务,属于高度机密。”

  话罢,猛地挥手。

  嗒嗒嗒……

  在武定门京军值守将士注视下。

  陆军第一镇第一标将士,如同出笼猛虎,冲入金陵城内。

  “把总,咱们就这样,放一群背着火铳的第一镇兄弟入城,真的没事?”

  把总唇角抽抽,没好气道:“你让老子怎么办?陛下的御赐金牌!你不知道,这块金牌的威力嘛!”

  何况,人家燕王若是真造反,也不该选在这个时间吧?

  眼下,北上大军云集金陵。

  燕王最强的海军战船,一千五百门火炮也不在金陵。

  “咦!陆军第一镇的将士,怎么突然入城了?”

  “可不是嘛,自从演练结束后,俺就再也没见过陆军第一镇将士出营。”

  ……

  当陆军第一镇突然出现在金陵城时。

  百姓纷纷惊讶议论。

  随着第一镇第一标将士,直接拿着朱棣的手令,冲入一个个官员府中,以及谭渊、张武,亲自带兵,手持御赐金牌,出现在大都督府,拜见大都督李文忠,说明来意。

  李文忠亲自协助,直接从大都督带走十几个官员后。

  消息不胫而走。

  整个金陵瞬间震荡。

  ……

  镇抚司衙门。

  “什么!”

  蒋瓛蹭一下起身。

  纪纲重复道:“禀指挥使,就在刚刚,城内锦衣卫突然来汇报,燕王的陆军第一镇第一标,奉燕王之命,手持御赐金牌突然冲入金陵城,查封戒严了户部、兵部、大都督府在内,数十名官员的府邸。”

  蒋瓛追问:“有没有打听到,朱四郎为什么这么做?”

  纪纲摇头,“事发太突然,被查封的官员府邸,都被第一标派兵戒严了,咱们安插在这些官员府中的锦衣卫,根本传不出任何消息。”

  “你继续打听。”

  蒋瓛交代一句,就匆匆往皇宫赶去。

  朱四郎擅自派兵入城。

  这事太大了。

  无论朱四郎到底想做什么。

  他都必须马上向皇爷汇报这个情况。

  ……

  “皇爷,臣蒋瓛求见!”

  “进!”

  略带怒意的声音从门内传出,蒋瓛微微皱眉。

  推门而入,愣怔……

  朱棣带着夏原吉站在御案旁。

  朱标竟然也在。

  蒋瓛回神,快步走过去,行礼后,看了眼朱棣,汇禀:“皇爷,燕王陆军第一镇第一协第一标突然手持御赐金牌进入金陵城,臣不知发生了什么,所以来向皇爷汇报……”

  哼!

  朱元璋微哼一声。

  抓起袋子,啪一下,狠狠砸在蒋瓛脸上,“老四派兵入城,就是因为这件事!你锦衣卫都是聋子瞎子嘛!”

  “让那些蛀虫,把一些喂牲口都不吃的坏米,掺杂到北征军粮中!”

  蒋瓛脸微微刺痛。

  顾不得疼痛,低头,就见脚下散落的米粒上,有些灰绿色的霉斑。

  “臣死罪!”

  蒋瓛噗通跪倒。

  满眼委屈。

  锦衣卫是有广泛耳目。

  可又不是万能的。

  调查特定的目标,锦衣卫自负,不会失手。

  可北征军粮之事。

  由于是太子挂帅北征。

  首先,他觉不会有人在太子挂帅的事情上搞这种事情。

  其次,他担心安插锦衣卫眼线,盯着北征之事,万一被太子发现,惹太子不痛快。

  所以就没有安插眼线,盯着军粮、军械筹备的事宜。

  谁能想到,这群王八蛋,嘴上喊着支持太子,竟然在暗中做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!

  朱棣瞥了眼蒋瓛。

  知道蒋瓛在这件事上,应该没有责任,父皇只是愤怒迁怒罢了。

  别说锦衣卫了。

  搁在后世。

  遍布的监控摄像、网络监察。

  一些龌龊事情,不一样查不到嘛。

  朱元璋视线转移,看向朱标,“标儿,你说,此事怎么处置?”

  “抓住的人,公开明正典刑。”朱标冷硬道:“不过,不应深究深查,北征在即,需要警示,但也不能造成朝廷动荡。”

  朱棣微不可察点头。

  他也同意不深究。

  时机不合适。

  朱元璋注意到朱棣点头,笑问:“老四,你有什么补充。”

  朱棣略微沉吟,“参与度深的,或者,所有犯事者,灭家吧!不牵连本族,但其家,抄几个、灭几个。”

  蒋瓛匍匐着,听到这话,唇角狠狠抽搐。

  论狠,还得是朱四郎!

  朱标微微皱眉:“老四,灭家是不是太狠了,那些五六岁,乃至襁褓中的婴儿,至少他们没错。”

  朱棣不为所动。

  “大哥,此番北征,赢则罢了,若是出现任何意外,都会动摇国本,最善战的将领,最精锐的将士,十数个皇子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这几天,我到处督查,没有感受到太浓烈的严肃认真氛围,很多人,怀着一种傲慢自大,认为此番北征,凭着大明的精兵强将,以及这些年,风调雨顺,准备充足的粮草,一定势如破竹……”

  ……

  这些年,许多人,反对乡土村社。

  恨他入骨。

  可这些年,随着乡土村社不断推进深入,以及大明总体风调雨顺。

  国库充盈。

  整个金陵上层,弥漫着一种奢靡懒散。

  朱紫巷,蓝玉是不挂八个灯笼了。

  可这回回来,他发现,挂八个灯笼的更多了。

  家家户户侧门的泔水桶,也比以前更‘丰富’了。

  上层权贵如此。

  他这些天和蓝玉、沐英等人视察云集金陵的各军。

  将领们的傲慢松懈氛围也十分浓烈。

  不知,蓝玉、沐英有没有发现。

  可至少,这种散漫懈怠氛围,跟随他去各军交流的谭渊、张武、周浪等人私下里,也和他说了好多次。

  “过于严肃紧张了,精神崩的太紧不好,可现在这种,精神散漫懈怠,也会让将士们迟钝,让配合北征的上上下下松懈,我们要是败了,那就不是几百颗脑袋,十几个家庭,而是几十万人,涉及几十万家庭,更关乎整个大明国本。”

  “现在,朝廷需要用血淋淋的人头,给所有人松懈的神经,压点东西,让他们的神经绷紧点。”

  他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。

  他的心也是肉做的。

  可做到他们这个位置。

  做事情,就要权衡利弊。

  几百无辜者。

  和几十万将士,几十万个家庭,整个大明国本。

  孰轻孰重?

  作为决策者,到底该怜悯哪一方?

  那些出身寒微,军中效力,为国家,为百姓流血护一方平安的将士,应该更值得怜悯吧?

  他们凭什么,要吃发霉变坏的米?

  他们凭什么,要为上层的懈怠散漫迟钝,用生命买单?

  “杀吧!”

  朱元璋平静的声音响起,可殿内却瞬间寒冷了几分,“蒋瓛,你来负责,按照朱棣说的去办!”

  “臣遵旨!”

  ……

  此案,以极快速度查清。

  五天后。

  三百五十颗血淋淋的人头落地后。

  朝堂百官、云集的各军,散漫傲慢风气,瞬间一扫而空。

  训练的喊杀声,开始在城外各处大营内,不绝于耳响起。

  朝堂效率也骤然提高。

  本来,准备二月中旬,准备妥当一切,正式出发。

  正月末。

  各项准备事宜,经过数遍核对,全部通过验收。

  二月二。

  龙抬头。

  朱元璋在紫金山祭天,誓师。

  二十万从南边各地抽调而来的精锐,云集紫金山山脚。

  无数龙旗,在风中猎猎作响。

  祭坛上。

  朱元璋焚表祭告苍天后。

  起身,骤然转身。

  居高临下,俯视祭坛下方。

  他年长的儿子们,在标儿率领下,站在最前方。

  洪武十七年。

  十七个年头。

  他的儿子们,终于长成。

  此战,虽然还是老将辅佐,参战。

  可他的儿子们,也要走向疆场,崭露头角了。

  其他儿子他还担心,能不能胜任。

  不过……

  朱元璋视线落在朱棣身上。

  不过,对老四,他很放心。

  “朱标!朱棣!上来!”

  群臣闻声,看向朱标、朱棣。

  朱棣略微慢半步,跟在朱标身后,走上祭坛。

  朱元璋冲刘伯温点点头。

  刘伯温手持圣旨走出,展开,威严洪亮声响起:“太子朱标、燕王朱棣接旨!”

  朱棣随朱标跪下。

  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册封太子朱标为北征主帅,燕王朱棣为北征副帅……”

  朱标默默听着,心潮澎湃,激动微微握拳。

  这么多年。

  他终于也能圆,驰骋疆场的梦了。

  待刘伯温宣读声落下时,朱标手因激动,微微颤抖,高举,大声道:“儿臣领旨谢恩,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  朱棣跟着谢恩。

  朱标接过圣旨后。

  朱元璋命令道:“赐剑!”

  另一侧,小太监端着两把宝剑,闻声,忙走到朱元璋身边。

  朱元璋先把一柄精美宝剑交到朱标手中,鼓励道:“去和文武百官,以及将士们打个招呼。”

  朱标笑着走到祭坛边缘,猛地高举手中宝剑。

  “太子万胜!”

  “太子万胜万胜!”

  ……

  山呼声,率先从祭坛下的文武百官群中想去。

  紧接着,山脚下,云集的二十万大军在声音传来时,跟着齐声高呼。

  谭渊、张武、周浪等人骑马伫立在山脚,陆军第一镇阵列前。

  遥遥昂视着祭坛边缘,举着宝剑的朱标。

  张武一边跟着举臂高呼,一边无奈小声道:“此番北征,所有的荣耀,都要加诸于太子爷身上,咱们王爷,就是陪太子‘读书’。”

  可能,他们是王爷的人吧。

  反正,就是觉得王爷最好。

  陛下封王爷为北征副帅。

  说白了,就是看重王爷的军事才能。

  让王爷帮着太子爷,把这一次浩浩荡荡的北征,打的漂漂亮亮!

  让太子光芒万丈!

  谭渊笑笑,“此番回来,本就是陪太子读书,等咱们回到四海之上,王爷再也不需要为任何人,收敛自己的光芒,不需要发光发热,却给别人做陪衬。”

  ……

  “太子万胜!万胜!”

  ……

  山呼声,经久不息,一浪高过一浪。

  朱元璋把另一把宝剑交给朱棣,拍着朱棣肩膀,低声道:“你们兄弟,第一次,如此规模浩大走向疆场,你大哥更是以太子身份,挂帅北征,你们中间,爹最放心的就是你,若说托付,也只能把你大哥他们,托付给你,帮爹带着他们,漂漂亮亮打个胜仗,你们都安安全全回来……”

  刘伯温站在朱元璋附近,隐约听到了朱元璋的话。

  不由微微惊讶。

  看向朱棣。

  朱棣含笑点头,“父皇,放心吧,只要儿臣没死,一定让大家全须全尾……”

  朱棣尚未说完,朱元璋就气的瞪眼。

  他不是让老四不顾自己性命。

  他只是想让老四好好带带其他兄弟。

  ……

  山呼声渐渐落下。

  朱元璋、朱棣结束谈话。

  朱标转身,脸微微潮红,走到朱元璋、朱棣面前,“父皇、老四你们刚才说什么?”

  朱棣摊手,“父慈子孝呗。”

  刘伯温虚握拳,捂着嘴低头。

  朱标含笑瞪了眼。

  朱元璋唇角狠狠抽抽,瞪了眼朱棣,看向朱标,“标儿,进入草原后,多听听老四、你二叔、三叔他们的意见。”

  “父皇,儿臣明白。”朱标笑着答应。

  朱元璋含笑点点头,抓起朱标、朱棣的手,放在一起,拍了拍,“你们长大了,这一战,父皇在金陵,等你们的捷报!”

  话音落下瞬间。

  朱元璋突然握着兄弟二人的手,高高举起。

  父子三人的手,握在一起,高举着。

  百官愣怔。

  冲击很大。

  一时间,又不明白,朱元璋此举的用意。

  刘伯温率先跪倒:“日月山河永在!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  百官回神,跟着跪倒。

  “日月山河永在!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  “日月山河永在!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  ……

  声音传到山脚。

  谭渊等人微微愣怔。

  谭渊回神,翻身下马同时,催促,“快行礼!”

  “日月山河永在!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  “日月山河永在!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  ……

  随着各级将领带动。

  二十万将士,单膝跪地,山呼声冲霄而起。

  朱棣率先笑着看向朱标。

  老头子的意思,他明白。

  朱标笑着点头。

  朱元璋把兄弟二人的反应看在眼里,笑着转身,快步走到发兵的令鼓前。

  接过鼓槌,亲自击鼓。

  咚咚咚……

  不知,标儿做了什么。

  亦或是太子系做了什么。

  老四这次回来,不断向标儿释放善意的行为,让他察觉出了端倪。

  老四很显然,是想维护和他大哥的兄弟情谊。

  他不担心老四。

  可……

  今天,他就是要告诉标儿。

  他和老四携手,这大明日月山河,才能高枕无忧。

  希望标儿真的明白他的用意。

  他想磨刀。

  但不希望,标儿这把刀锋利了,对准老四!

  “出发!”

  “出发!”

  ……

  鼓声中,山脚下的将领,起身,翻身上马,豪迈挥手,发出号令。

  二十万大军,随即徐徐启动。

  宛若一条巨龙,冲向北方!

  求月票、推荐票、追订、全订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ingdian5.cc。顶点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ingdian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